欢迎进入青岛鲁宏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膜下滴灌:新疆天业的农业革命
发布时间:2016-12-28 15:26:54 点击次数:2063

  中国南方在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后,急转抗涝,凸显了我国农田水利的薄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要求,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国家水利部也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水利将加快推进大型灌溉区改造,大力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

在新疆,仲夏时节,主要作物生产区仍干旱少雨,但经过十多年“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地方已实施该技术的2400万亩耕地连年增产增收。节水、增产的技术效益使新疆成为世界滴灌面积推广最大的地区之一,并被列为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

  创新发明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新疆兵团农八师控股的新疆天业(600075),从节水革命到农业革命,衍生出农业方面的多种变革,冲击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观念。

  膜下滴灌本土创新

  6月末的一天,记者联系到王智时,这位在新疆兵团农八师121团承包5000亩土地的农民正在健身。十二年前,王智第一个使用膜下滴灌技术种地,成就了如今名副其实的农场主。在新疆兵团,开着“陆虎”车到田间地头视察作物,已成了王智们习以为常的种田方式。

  节水滴灌技术并不是新疆天业的发明,但以农业起家的新疆天业在1997年却把这项因高投入而让农民望而却步的“贵族农业”,变成了中国农民都用得起的大产业。那年,新疆天业正由生产地膜向生产滴灌设备转型。

  “新疆干旱少雨,节水是个经济问题,更是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政治问题。”新疆天业董事长侯国俊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新疆兵团14个师176个团场,大部分位于沙漠边缘、盐碱腹地,干旱缺水不仅影响和制约兵团农业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影响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

  作为新疆兵团企业的领头羊,新疆天业立志要创出一条节水之路。

  1998年,天业自主引进和研发滴灌带生产设备,结合新疆气候等条件,创造性地将地膜技术和滴灌技术相结合,发明了适合高蒸发地区的膜下滴灌技术。

  到目前为止,天业已经拥有340条膜下滴灌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供应600万亩土地对膜下滴灌产品的需求。国务院研究室调研报告认为,石河子市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实现了所有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

  王智对记者说:“使用膜下滴灌,铺膜、点播、滴管带铺设机械化一次完成,每亩只有300元左右的投入,而且土壤不板结,团粒不破坏,也不长草,节省了劳力费,机力费,种植成本大大降低,种植收益却明显增加。以前一个人管理20亩棉花地都很费劲,现在一个人可以完全管理120亩。”

  去年,新疆垦区运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棉花地,平均每亩纯收入约为2000元,比常规种植方法增收600元以上。

  如今,新疆兵团已有1000万亩耕地、自治区有1400万亩耕地全部推广膜下滴灌。在国内,新疆天业膜下滴灌技术已推广到甘肃、黑龙江、广西、海南等29个省(市、自治区);国外,天业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等13个国家建立了中国节水滴灌示范区。主要应用作物包括棉花、加工番茄、线辣椒等30多个品种。

  侯国俊对天业的节水产业情深意切:“膜下滴灌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至今,在生产设备国产化、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系统核心技术创新上,在配套农业技术措施以及技术服务体系完善上都进行了有效整合,最终实现了农业节水滴灌高效发展目标。这项适合新疆本土、中国农村、广大农民使用的农业节水技术,衍生出农业方面的多种变革,冲击并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观念。”

  技术革新促生态优化

  伴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垦区的运用,以往的农渠、田埂已经被一马平川的田野覆盖,传统的种植方式、灌溉方式被彻底颠覆。

  位于石河子最下游的150团素有“沙海半岛”之称,21万亩的耕地,来水量不足需水量的一半,但棉花和其他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却在连年攀升。150团副团长车国禄告诉记者,这归功于膜下滴灌技术在团场的大面积推广与运用。

  同样位于石河子下游121团、147团、149团等盐碱化十分严重的团场,以滴灌技术的应用为主体,配套进行地下、地表水资源的改造,土壤盐碱化问题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已经全面收复了因盐碱化而弃耕的土地。

  干枯了30年的玛纳斯湖,正以每年5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湖区芦苇丛生、水鸟欢唱,气候宜人。当人们纷纷猜测此可喜变化的原因时,不少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膜下滴灌作用的结

  资料显示,新疆目前的农田灌溉面积约为6000万亩,一年耗用灌溉水资源总量442亿立方米,而真正灌溉中有效使用为210亿立方米。如新疆全部建成绿洲现代节水灌溉系统工程,可节水280亿立方米。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吴磊说:“采用膜下滴灌,杜绝了大面积土壤浸泡,抑制了盐碱复返,节约的大量水资源,可以用来浇灌沙漠荒地、种草种树,彻底改变自然和农业的生态环境。”

  旱作水稻产量提高

  望着今年扩种的“旱作水稻”,新疆天业副总经理陈林告诉记者:“我们测了一下,今年水稻单产至少在500公斤以上。”

  早在2002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天业视察时,提出“能否种植滴灌水稻”这一大胆的提法,引起了天业的高度重视,并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进行了世界首创的水稻膜下滴灌技术栽培研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 2009年,新疆天业在其化工生态园建立了400亩水稻膜下滴灌试验示范田。

  当年10月,兵团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对“水稻膜下滴灌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进行了成鉴定,现场田间测产,高产地段亩产竟达739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创造性地将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到水稻栽培中,打破了水稻水作的传统种植方式,在水稻高效节水栽培技术上实现了跨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今年,天业化工生态园膜下滴灌水稻试验示范面积增加到800亩,种植模式从窄膜改成了宽膜,从一膜两管4行改为一膜两管8行,种植模式的改进使单位面积理论株数增加了30%,亩用水量降到了650立方米,大面积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栽培模式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陈林说:“我们已经把旱作水稻扩大到农六师、乌苏、玛纳斯县这些以前新疆水稻的主产区,而且产量都比以前高。这标志着,旱作水稻扩大示范种植已获成功。”

  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参观后评价说:“袁隆平提供的是品种,你们提供的是栽培方法。”

  天业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评论认为,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将对我国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水稻高效节水种植起到很好示范作用,可为我国水稻节水种植提供良好的经验和参考。促进我国水稻节水种植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对节约淡水资源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农民生活方式改变

  149团72岁的王继彬老人,2003年至今,已为自己及孩子在石河子购买了5套商品房。每到农闲季节,就到城里来住。在石河子一些新建的小区里,“乡下人”掌握着大半以上的房屋产权,催生“石河子”近年购房热的就是王继彬这样的兵团职工。

  滴灌劳动强度的降低、规模化的扩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的各种劳力都能成为进行灌溉管理的操作人员,甚至老年人都可以在滴灌首部的泵站附近承担看管农具、饲养家禽、看管儿童的工作。

  富裕的农民已开始进城买房,形成了农忙在田间、农闲在村里、冬季进城里的生活方式,几百亩以上的承包户几乎都购买了运输车辆。

  以新疆兵团第八师农场为例,目前生产经营基本单位都是家庭农场,一个家庭农场承包土地平均为300~500亩,最多的已达5000多亩,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年收入达到20万-40万元以上,过去很多脱离新疆兵团去内地或者其他城市的务工人员,这几年都纷纷回流。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回归的人已达到了几千人。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带动了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蓬勃景象在新疆兵团随处可见,正在逐步改变着兵团城乡的二元化结构。

  侯国俊认为:“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跳出了传统的节水概念,农民增产增收、降低劳动强度、发家致富成为使用滴灌技术的主要动力,这就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创造了巨大原动力。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委的资金支持下,天业膜下滴灌技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机遇已经来临。”

  不久前,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一行到新疆参观考察对口援建工作,切实领略了新疆大面积使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所产生的明显效后,随即表示,要把膜下滴灌技术尽快推广到辽宁地区,今年就做100万亩,专用新疆天业的膜下滴灌。辽宁对口援建石河子,石河子以膜下滴灌反援建辽宁。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中心、天业节水产业市场推广中心林主任说:“今年天业膜下滴灌主要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和广西推广。辽宁计划实施100万亩地,吉林100万亩,广西22万亩地,内蒙15万亩地;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通过承担国家援外任务、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际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开展对外合作。”